聚文网

聚文网 > 古诗文 >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2011-02-05 05:46:14
相关推荐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:

一、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

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,但是实施是关键,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。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,都将学生自然推到演员的位置上,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,教师的配乐朗读,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,让学生进入角色;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,教师又引导学生入境,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;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,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,让学生动起来,活起来,尽情表演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二、学生“自主合作探究”学习尤为重要

本篇课文结构清晰、语言生动,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,学生无味的听讲,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,语言特点,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。教师采用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学习,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激活思维,提高写作水平。所以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,值得推广。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在我执教的这节公开课上,有两大亮点:

1、 让学生分享记忆心得,指导背诵文言文的方法。

学生可以就此借鉴背诵技巧,有实效性;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2、 展示学生作业,学生评价,学生学习积极性高。

我事先布置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作业,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加以个人想象,以文字构建画面,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。

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,并发挥其想象力,也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。

不过,所有的教学都是遗憾的艺术。回顾这堂课,有3点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1、 教学目标宜上课伊始便确定。

我确定的目标是“在欣赏课文详略安排的剪裁艺术时,让学生品味花木兰之人物形象,理解课文主题。”但是,我却是在背诵展示、想象故事画面展示之后才提出问题;而且,在讲析时,又把三者混杂一起,问题太大,学生无法完成任务,导致教学层次不够清晰。

改进办法:

(1)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便呈现,然后,围绕“木兰是女郎”,按照“故事情节—木兰的优秀品质—如何安排详略—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”的教学思路,学生会觉得更容易把握些。

(2)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一堂写作指导课,指导学生改写课文。

在作业展示的过程中,指导改写的方法:

1)加入对话 2)加入动作 3)加入心理

4)加入人物 5)加入细节 6)加入环境等

最后,归纳改写的注意事项:

1)忠于原著情节 2)注意详略安排

如我就针对班上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想象“父母听说女儿要回来了,高兴的一蹦三尺高”,这就不符合人物身份。两位年迈的老人只能是“颤巍巍的”,“互相搀扶着”了。

2、 课堂教学内容宜做到重点突出,一课一得。

为了让学生学习背诵方法,我安排了背诵环节并让两位学生分享背诵技巧。而实际上,这一环节是与课文设计没明显关系的。为了一堂课的完整,应该忍痛割爱,舍弃这一个内容,以便课堂的教学内容之重点突出来。

改进办法:

(1) 删掉背诵环节。

(2) 删掉想象作业分享环节(专门指导写作时适用此环节)。

3、 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。

在学生分段背诵课文时出现了几个字音错误,我没有及时处理。

改进办法:

及时处理学生存在的读音错误。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:

一、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

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,但是实施是关键,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。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,都将学生自然推到演员的位置上,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,教师的配乐朗读,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,让学生进入角色;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,教师又引导学生入境,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;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,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,让学生动起来,活起来,尽情表演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二、学生“自主合作探究”学习尤为重要

本篇课文结构清晰、语言生动,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,学生无味的听讲,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,语言特点,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。教师采用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学习,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激活思维,提高写作水平。所以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,值得推广。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在我执教的这节公开课上,有两大亮点:

1、 让学生分享记忆心得,指导背诵文言文的方法。

学生可以就此借鉴背诵技巧,有实效性;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2、 展示学生作业,学生评价,学生学习积极性高。

我事先布置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作业,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加以个人想象,以文字构建画面,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。

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,并发挥其想象力,也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。

不过,所有的教学都是遗憾的艺术。回顾这堂课,有3点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1、 教学目标宜上课伊始便确定。

我确定的目标是“在欣赏课文详略安排的剪裁艺术时,让学生品味花木兰之人物形象,理解课文主题。”但是,我却是在背诵展示、想象故事画面展示之后才提出问题;而且,在讲析时,又把三者混杂一起,问题太大,学生无法完成任务,导致教学层次不够清晰。

改进办法:

(1)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便呈现,然后,围绕“木兰是女郎”,按照“故事情节—木兰的优秀品质—如何安排详略—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”的教学思路,学生会觉得更容易把握些。

(2)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一堂写作指导课,指导学生改写课文。

在作业展示的过程中,指导改写的方法:

1)加入对话 2)加入动作 3)加入心理

4)加入人物 5)加入细节 6)加入环境等

最后,归纳改写的注意事项:

1)忠于原著情节 2)注意详略安排

如我就针对班上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想象“父母听说女儿要回来了,高兴的一蹦三尺高”,这就不符合人物身份。两位年迈的老人只能是“颤巍巍的”,“互相搀扶着”了。

2、 课堂教学内容宜做到重点突出,一课一得。

为了让学生学习背诵方法,我安排了背诵环节并让两位学生分享背诵技巧。而实际上,这一环节是与课文设计没明显关系的。为了一堂课的完整,应该忍痛割爱,舍弃这一个内容,以便课堂的教学内容之重点突出来。

改进办法:

(1) 删掉背诵环节。

(2) 删掉想象作业分享环节(专门指导写作时适用此环节)。

3、 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。

在学生分段背诵课文时出现了几个字音错误,我没有及时处理。

改进办法:

及时处理学生存在的读音错误。

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

新《语文课程标准》的制订和颁布,新课程改革的实施,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有力的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,越来越呈现出生机,焕发出活力,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。今天听了宿迁的孙老师执教的一堂网络课《木兰诗》,感触很多。

一、成功之处

1、教学观念突破传统,适时创新

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,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,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,而是课程的创造者、课程的主体,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,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,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,相互沟通,相互影响,相互补充,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、过程和方法、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,特别是对木兰勤劳、爱国、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,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,如在“百度”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。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,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,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,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,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。

2、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,符合学生心理

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,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《木兰诗》,然后、请学生输入网址,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,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。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,而且循序渐进,层层深入,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。“读木兰”是初读课文,“译木兰”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“评木兰”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,“聊木兰”是思考质疑阶段,“写木兰”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。对于课文的重点,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,教师采用观看flash、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。五次密码的设置,也别巨匠心,体现了课堂的主题:我爱花木兰。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。

3、教师教态亲切自然,处理问题较灵活

在教学过程中,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,鼓励教学,而且教态亲切自然,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。

二、不足之处

1、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

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,但是忽略了工具性。教学重点中“诗词的艺术特点”、“字词的锤炼”、“背诵课文”基本没有提及,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,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 ,尤其是“译木兰”这个环节,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,而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这句互文没有强调。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,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“评木兰了”。

2、倡导对话,但有些远离根本

阅读教学是教师、学生、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,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,只是泛泛而谈。

3、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,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。

三、改进措施

1、“读木兰”这个环节要加强,加强朗读。

2、“译木兰”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。

3、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,应予以指导,保持汉语纯洁性。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相关内容
拓展阅读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