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文网

聚文网 > 古诗文 > 古籍

除了《题西林壁》 苏轼的这首哲理诗也不可错过

古籍 2022-11-07 10:59:25
相关推荐

即使没有写优美的景色,用华丽言语,融入真切情感,只要技巧高明,也能成佳作。作为殿堂级文学家苏轼,就是一位技巧运用娴熟的高手。他将看似无关的琴和指头,写成了一首哲理诗。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。

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——《琴诗》

苏轼作为北宋优秀的诗词大家,他创作了少许哲理诗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是《题西林壁》,诗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吧!可除了《题西林壁》,苏轼的这首哲理诗,大家也不可错过哦!它借琴与指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。

诗人运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,揭示琴指关系。首联,先对琴提出疑问。假若,优美的琴声来自琴本身,那么琴放在匣子里,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?即琴是不会自己发出琴声的。最后两句诗是对指头提出疑问。如果说,优美的琴声是来自弹琴的指头,那么诸君为什么不从手指上欣赏美妙的音乐呢?也就是说,再好的琴没有指头的弹奏,也是发不出声音的,反之,如果没有琴,再优秀的琴师,也不能无中生有,让手指发出音乐。从而揭示了一个哲学问题,即:事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、对立统一的关系。

整首诗借物说理,语言直白易懂,虽不写景也不咏物抒情,但充满新意,是一首让人耳目一新的哲理诗。它形象地说明了琴和手指,两者相互依存、缺一不可,缺少其一,都不能“天籁之音”,只有琴与手指相互配合,才能产生优美的乐章。

品读完苏轼的《琴诗》,联系现实生活,让人想到食材与厨师,与诗中阐述的琴指关系类似。上好的食材配上顶级的厨师,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。正如俗语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所说,虽有顶级厨师,但没有食材,何来的美味佳肴?同样,有食材,但没有厨师烹饪,也不能产生可口食物。所以二者是缺一不可,缺少那个都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。

最后,提问一下,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关系,与《琴诗》中的琴指蕴含着相同的哲学辩证关系?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显示评论内容(7) 收起评论内容
  1. 2023-10-08 05:302213883358[河南省网友]IP:1729372527
    @~>咸鱼<~每次读到苏轼的诗歌,都能让我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和启发。
    顶2踩0
  2. 2023-08-21 09:43~>咸鱼<~[国外网友]IP:3391717555
    诗中的智慧和哲理让人不禁沉思,这就是苏轼的魅力所在。
    顶0踩0
  3. 2023-07-04 13:55紫龙21[吉林省网友]IP:3407653306
    苏轼的这首诗表达了很深刻的哲理,让人陶醉其中。
    顶0踩0
  4. 2023-05-17 18:08“ 嬌喬 ”[四川省网友]IP:1730700766
    感觉读完这首诗后内心都有了一些平静和启发,非常有意义。
    顶10踩0
  5. 2023-03-30 22:21烟雨浮尘[澳门网友]IP:762910448
    《题西林壁》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品,苏轼的才华令人敬佩。
    顶0踩0
  6. 2023-02-11 02:33丝木白[重庆市网友]IP:1730552792
    苏轼的诗歌总能触动人心,这一首也是如此感人。
    顶20踩0
  7. 2022-12-25 06:46零点星辰[青海省网友]IP:1731184691
    这首诗真的让人深思,苏轼的哲理思想太精辟了!
    顶0踩0
相关内容
拓展阅读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