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文网

聚文网 > 古诗文 > 古籍

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《3 古诗词三首》教学设计

古籍 2022-10-30 19:27:14
相关推荐

3 古诗词三首

教学目标:
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默写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

2.借助注释理解诗意,发挥想象,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。

3.体会《宿建德江》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表达的不同情感。

教学重难点

重点:有感情地朗读,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,初步体会诗人情感。

难点:体会《宿建德江》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表达的不同情感。

课前准备

多媒体课件。

课时安排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课时目标
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《宿建德江》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。

2.借助注释理解诗意,发挥想象,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激趣导入,初读诗句

1.谈话导入,引发思考。

祖国的山川湖海、自然风光常常令人诗兴大发,从古至今,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骚客们驻足流连,在数不胜数的诗词中被记录、吟咏、流传。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组脍炙人口的古诗。

2.理解诗题,读通诗句。

课件出示课题:《宿建德江》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。

(1)指导书写:注意“德”右边中间不能写成“四”,“心”字上面一横不能丢。

(2)引导学生抓住“宿”“六月二十七日”,知道写诗的时间;抓住“建德江”“望湖楼”。

(3)自读两首古诗,要求: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
(4)出示《新解新教材》古诗朗读音频:指读,正音、识字,指导停顿、节奏。

二、互相交流,提问检查

1.同桌交换《新解新教材》“预习卡”,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。

2.同桌互看,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。

3.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。

三、学习《宿建德江》,感受愁绪之深

1.教师范读,学生想象画面: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

要点:移舟泊烟渚——(诗人所做)天色将晚,烟雾迷蒙,诗人无奈夜宿;日暮客愁新——(诗人所思)诗人满腹愁绪,无心入眠;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——(诗人所见)结合插图找到对应的景物,理解诗句的意思。

2.品读新“愁”: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我们、感染我们?

要点:“愁”字。

(1)引导学生由“愁”字想开去。

结合已有积累和体验想开去。联系创作背景,以及自己孤身一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感体验,深入感受孟浩然的羁旅之苦:“愁新”就是“新愁”的意思,此时此刻,孟浩然的新愁是什么呢?(思乡之愁。)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?(“客”。)

联想其他作者的类似作品,联想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。联想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“异客”一词,进一步体会孟浩然的思乡之愁。

(2)走近“月”的意象。

诗人孤身一人,只有谁陪伴他?他的满腹愁绪又只能向谁倾诉?

补充诗句: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了解“月亮”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。

3.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。

(1)尝试带着体会到的诗人的愁绪,用缓慢、低沉的语调诵读全诗。

(2)借助插图,练习背诵。

4.小结学法,回顾学习过程。

教师相机板书,提炼学法:想象画面,品读诗句,体会情感。

四、学习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,感受变化之快

1.出示

古诗朗读音频。

2.指名学生借助注释,说出诗词大意。

3.想象画面,品读诗句。

(1)雨前——黑云翻墨未遮山。

提示: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,知道描述的时候要加上“好像”“仿佛”等比喻词才能准确表达诗句的意思。

看到这幅画面,你会联想到哪些四字词语?(乌云翻滚、乌云密布、乌云滚滚……)和“黑云翻墨”比较,联系生活经验,感受诗人用新奇、贴切的比喻写出了乌云扩张、蔓延的变化过程,而且这一变化几乎发生在一瞬间。

(2)雨中——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
提示:描述画面,同样体会比喻的贴切、新奇,感受雨的大和急。

(3)雨后——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下水如天。

提示:描述雨后的画面,感受雨后湖面的平静。

(4)有感情地朗读。

提示: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,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,是一种怎样的心境?(愉快、陶醉、愉悦、沉醉……)苏轼不仅醉在酒中,还醉在景中啊。

设计意图:

通过想象画面,感受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中雷阵雨的变化之快,使朗读更有意境,并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。

(5)出示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,比较异同。

要点:①相同之处:都写了西湖雨景,都用了比喻。②不同之处: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是先雨后晴,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是先晴后雨;前者是以景喻景,后者是以人喻景。

五、布置作业,拓展延伸

1.订正“预习卡”。

2.背诵《宿建德江》和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。

第二课时

课时目标

1.背诵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,并默写。

2.体会《宿建德江》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表达的不同情感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导入,解读课题

1.上节课我们学习了《宿建德江》,还记得这首诗描写了月下怎样的景色吗?

预设:写了月下,作者乘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,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,天幕低垂,似乎比树还低,笼罩一切。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。

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,看看这首词又写了月下怎样的风景。齐读课题: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

2.课题有两部分,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?

预设:第一部分“西江月”是词牌名。第二部分“夜行黄沙道中”是题目。

时间:夜里。地点:黄沙道。事情:行。

3.说说题目的意思。

预设: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。

二、多种形式,初读词作

1.自由朗读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要求读通、读顺。

2.指名朗读,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。

相机正音:“路转溪桥忽见”的“见”同“现”,读音xiàn。

3.出示《新解新教材》古诗词朗读音频,引导学生读词的时候注意稍加停顿,读出节奏。

4.教师小结:古诗有云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读着读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。真是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啊!

三、理解词意,想象画面

1.默读课文,结合注释,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,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。

2.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,教师相机指导。

惊鹊:鹊儿被惊醒。鸣蝉:蝉儿鸣叫。

社:社庙。 溪桥:溪上的小桥。

3.指名说出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。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: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,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。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。

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:在稻谷的香气里,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,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,好像在说着丰收年。
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:天空中轻云漂浮,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,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。

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: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,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,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。

4.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。

四、合作探究,深入词情

1.小组合作,默读词作,思考: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?看到了什么?闻到了什么?从中你想到了什么?

2.小组讨论,汇报交流。

看到的:明月、惊鹊、星、雨、茅店

闻到的:稻花香

听到的:蝉鸣、说丰年、蛙声

交流1: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
(1)闻到的是稻花香;听到的是说丰年、蛙声。

(2)这儿的“说”字,是谁在说?

预设:是青蛙在说,也是农人、作者自己在说。

(3)发挥想象,他们说的是什么呢?

(4)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,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,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。

交流2: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
(1)让你想到了哪句诗?

预设:“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”让我想到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这句诗。

(2)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?

预设:天气忽变,作者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,他疾步向前走,想找个避雨的地方,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,走过小溪,忽然就看到了,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。

3.对比阅读,体会情感。

比较《宿建德江》和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,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。

设计意图:

对比阅读,通过抓住具体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,感受两位作者内心的不同情感。(1)相同点:都写了月亮,都借月抒发感情。

(2)不同点:抒发的感情不同,《宿建德江》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、孤独之情,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,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,流露出愉悦之情。

五、延伸学习,日积月累

古诗词中还描绘了许多的美景,大自然的景色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凝聚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,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思考。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来读一读,出示课件:
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——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——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

六、布置作业,拓展延伸

1.背诵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

2.完成本课《基础训练》。

板书设计

教学反思

教学中我遵循学生“自主学习,自主感悟”的教学原则,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意境,引导学生融入想象,自读自悟,勾勒画面,相互交流,体会意境。并且在自读、精读、熟读的基础上,加深体验。通过拓展诗词、吟诵诗词的活动,拓展了学习的时空。

本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:第一个环节,创设诗意课堂中,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。第二个环节,初读诗词,初步感悟。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。让学生自己读,配合读,然后指名读。当我发现同学们字音读得十分准确时,接着引导读诗要有节奏。第三个环节,对比阅读,拓展延伸。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,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。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显示评论内容(8) 收起评论内容
  1. 2023-10-16 09:52清清小雅[广西网友]IP:1744349929
    这个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    顶15踩0
  2. 2023-09-02 14:04悠公主[澳门网友]IP:1732156429
    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,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。
    顶9踩0
  3. 2023-07-20 18:16芳草 七七[湖北省网友]IP:2021748444
    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,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。
    顶5踩0
  4. 2023-06-06 22:287°空间[陕西省网友]IP:3706182189
    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和步骤,对学生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掌握。
    顶10踩0
  5. 2023-04-24 02:40麝香的味道[上海市网友]IP:3394043000
    这个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实际,能够帮助学生将古诗词运用到日常生活中。
    顶24踩0
  6. 2023-03-11 06:51忆春!♡[陕西省网友]IP:3389595890
    课程设计得很有趣,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。
    顶6踩0
  7. 2023-01-26 11:03糗事揭秘[贵州省网友]IP:2070730045
    对于学生来说,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,这个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。
    顶31踩0
  8. 2022-12-13 15:15苏杭[四川省网友]IP:1730776322
    这个教学设计很好,能够帮助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。
    顶18踩0
相关内容
拓展阅读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