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文网

聚文网 > 古诗文 > 古籍

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

古籍 2020-12-11 11:33:09
相关推荐

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

导语:《烛之武退秦师》载于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,题目为后人所加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,欢迎阅读。

九月甲午,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汜南。

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“国危矣!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”公从之。辞曰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公曰:“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许之。

夜,缒而出。见秦伯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。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。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

秦伯说,与郑人盟,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

子犯请击之,公曰:“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也。”亦去之。

九月十三日,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起来包围郑国,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无礼,并且心向楚国。当时,晋军驻扎在函陵,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。

佚之狐对郑文公说:“国家很危险了,如果派烛之武朝见秦穆公,敌军一定会撤回去。”郑文公依从了他的意见。烛之武却推辞说:“老臣年轻力壮的时候,尚且比不上人家。现在老了,干不了什么了。”郑文公说:“我不能及早任用您,现在形势危急才来求您,这是我的过错。可是郑国亡了,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!”烛之武这才答应了。

夜里,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。烛之武拜见秦穆公,说:“秦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经知道要亡国了。要是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利,那就麻烦您进行这场战争吧!但是,跨过一个国家而把远地作为边邑,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;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?邻国的实力增强了,贵国的实力就减弱了。要是放过郑让它作为东路上的主人,秦国外交官员来来往往,也好供应些他们所短缺的`东西,您也不会有什么害处。况且您已经给过晋惠公好处了。他答应给您焦邑和瑕邑作为酬谢,可是他早上一过黄河,晚上就在那里修筑工事来防备您,这是您知道的。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?它已经向东把郑国作为边界,又向西边扩展疆土。损害了秦国却让晋国得到好处,您还是考虑考虑这件事情吧!”

秦穆公听了很高兴,就跟郑国订立盟约,派杞子、逢孙和杨孙驻守郑国,这才启程回国。

子犯(即狐偃)请求进攻秦军,晋文公说:“不能这样做。要不是那个人的力量,我们不会有今天。依靠人家的力量却去损害人家,这是不仁;失去了自己同盟国家,这是不智;用互相竞赛来代替团结一致,这是不武。我们还是撤回去吧!”晋军也离开了郑国。

本篇以对话著名。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,先就秦郑关系立论,说明“亡郑以陪邻”,于秦无益反有害;若“舍郑以为东道主”,则对秦无害而有益。接着就秦与晋的关系立论,先举旧例,说明晋人惯于背惠忘恩,用以离间两国关系,再进一步指出亡郑之后,晋人势必“阙秦以利晋”。层层剖析,入情入理,听起来好像不是为了保存郑国,简直是为秦国的利害存亡设想,因而深深打动了秦穆公。烛之武在危急时刻,挽救了郑国,其能言善辩、机智果敢的形象立现于纸上。文章两妙的是烛之武与郑文公的对话。烛之武的婉拒平添了一段波澜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从中可以看出其久不得志的悲哀。这样一个以其雄辩之才退去秦晋虎狼之兵,扶大厦之将倾,挽狂澜于既倒的栋梁之才,竟然一直不被重用,实在是郑文公的悲剧,也是烛之武的悲剧,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!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显示评论内容(3) 收起评论内容
  1. 2022-10-23 17:21爱耍酷的乄帅小伙[北京市网友]IP:1744584865
    @月落孤星凉风欺阅读了这篇原文翻译,觉得对历史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很有意思。
    顶0踩0
  2. 2022-03-10 15:25月落孤星凉风欺[台湾省网友]IP:737627732
    翻译的语言通顺流畅,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传奇故事。
    顶3踩0
  3. 2021-07-26 13:29琉璃听雪[山西省网友]IP:3030047533
    这篇原文翻译得真是一针见血,让人对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一目了然。
    顶8踩0
相关内容
拓展阅读
最近更新